requestId:687f39763bae41.93219921.
“人才公寓的房間裝修非常溫馨,比我們的心理包養網預期高了很多。” 來自四川省資陽市的碩士研究生唐萍通過人才引進到仁壽中學,住進仁壽縣的人才公寓后,感到非常滿意,比起每年租房,能省下將近8000元,正好用來提高生活質量,工作時也會更有熱情。
讓人才在仁壽縣安家扎根,毫無后顧之包養網憂地包養網投身事業,是該縣“引鳳筑巢”,扎實做好人才保障工作的一個縮影。
近年來,眉山市仁壽包養網縣以強力度引進人才、廣維度培育人才、準精包養網度使用人才、暖溫度服務人才,讓各類優質人才匯聚仁壽、愛上仁壽、建設仁壽,實現人才工作良性推進,切實激活人才發展的“一池春水”。
圖為青年人才現場了解入住人才公寓的相關政策。
人才公寓 溫馨港灣 留在仁壽從“拎包入住”開始
2021年12月29日,仁壽縣人才公寓房源公開分配活動舉行,1包養網21名高層次人才通過搖號的方式選到了精致溫馨的人才公寓,經過三天公示后,就已經順利入住了。
“來時一個包,讓人才到仁壽就能‘安居’。”仁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,人才公寓一體配備家具、家電、廚衛等家居設施,人才可直接“拎包入住”,同時,還為人才包養提供了免費停車位、物業服務和寬帶網絡等,極大降低了人才的安居成本。
租金高、租房難、配套不完善是青年人才初到包養外地就業面臨的住宿首要煩惱。對研究生畢業剛剛開始工作的趙夢曦來說,仁壽縣的人才公寓正好為她解決了這一煩惱。
“人才公寓給了我從學校到社會包養的一個過渡的橋,所有的家電,包括鍋碗瓢盆,都為我們想到了,沒有了后顧之憂,可以認真地工作,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專業才能,為群眾服務。”趙夢曦是仁壽縣引進包養的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選調生,她說,看到寬敞、明亮、干凈包養、整潔的居住環境時,真正有一種回到家的感覺。
據悉,仁壽縣人才公寓投入1.8億元,共有369套商品房。一期投資1300余包養網萬元高標準裝修115套酒店式公寓,分為三種戶型,第二期213套人才公寓預計今年竣工投用。仁壽縣引進的高層次人才,本人及配偶在縣城范圍內無住房的,可按標準申請租住人才公寓,符合條件的承租者可根據不同的人才引進標準享受不同的租房補貼。
人才之家 近悅遠來 相聚仁壽從“一次偶遇”談起
“工作日的晚上喜歡來這里休閑,看書或者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。”居住在人才公寓的馬茂麗和趙夢曦一樣,是仁壽縣引進的高層次急需緊缺專業選調生,包養她所說的地方便是仁壽縣的人才之家。
“在人才之家里,我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,我們不僅可以一起玩樂,還可以一起交流工作,共同提升能力。”馬茂麗說。
聚合人包養網才,方可開啟合作思路;分享經驗,才會碰撞智慧火花。仁壽縣人才之家是眉山市首個人才之家,有面積1200平方米,是集孵化培育、政務服務、咨詢聯絡、活動交流、休閑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,涵蓋路演中心、創智學院、青春沙龍、時光影院、健身達人和星空之城等6大板塊服務功能,通過全面提升人才綜合服務效能,推動人才集聚高地建設。
“為幫助人才充電提能、交流互動包養,在人才之家的路演中心,每月都會以不同的主題開展見聞分享、心理課堂、創客展示、大咖指路等時尚新穎、輕松愉悅的交流活動,打造人才專屬微課堂。”仁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,人才之家以人才“樂、享、學、成包養網”為核心理念,提供興趣交友、技能提升、休閑娛樂、品質生活等高端服務包養網,力求營造讓人才安心、放心、舒心、開心的綜合服務陣地。
值得一提的是,人才之家的創智學院還能為人才提供交流合作、創新創業的政策咨詢和平臺服務。近年來,該縣已先后與清華大學社科院等15所高校、院所達成戰略合作,建成產學研創新平臺12個。
圖為青年人才現場了解相關政策。
人才綠卡 暢行無阻 愛上仁壽從“點滴小事”萌芽
不止于硬件環境,更注重軟服務。近年來,仁壽縣以“仁壽育才工程”為包養網統攬,完善“1+N”人才新政,不僅建成“拎包入住酒店式”人才公寓和“功能完備市場化”人才綜合服務體人才之家,還創新拓展“人才綠卡”服務項目,打造“大美仁才港”人才洼地。
“人才綠卡可以免費乘坐公交、每年免費一次健康體檢、免費借閱圖書等,雖然是包養網點滴小事,但也恰到好處地包養從細節里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溫度。”仁壽縣引進的海外高層次人才夏浩均說,他正準備申請一次性8萬元的安居補貼和每年1萬元的租包養網房補助。
生活有卡,一卡通行。仁壽縣以人才綠卡為“小切口”,做好引才聚才包養“大文章”,在全包養市率先推行人才綠卡管理服務,提供政務通辦、子女入學、配偶就業、安居保障等18項便捷化服務,人才亮卡即可享受優質優惠服務。
目前,仁壽縣還在探索“仁才碼”線上服務,將人才綠卡功能融入其中,植入政策發布、預約服務、積分獎勵、身份識別等功能,包養實現管理服務迭代升級,啟用后人才服包養網務項目將進一步擴展,使用方包養式將更加智能。
“栽下梧桐樹,引得鳳凰來”,一直以來,仁壽包養縣立足實際,轉變思路,包養創新舉措,謀求人才政策既普惠又精準,從單一服務模式向培育愛才助才新業態轉變,打出“引、育、用、留”組合拳,為全縣包養網經濟社會發展提包養供了堅實的人才和智力支撐。(郭僑 潘建勇文/圖)
TC:
發佈留言